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事育身边人
作者:十大信誉游戏平台学生工作办公室 时间:2020-05-16
2018年10月18日,呈贡校区红土会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土科学精神讲坛--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事育身边人”宣讲活动。宣讲会上,学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永年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崔秀明研究员、云南省师德标兵刘殿文教授、扶贫工作队员李春梅老师用他们平凡的事迹,讲述了不平凡的故事。
熊吟老师讲述了我司全国先进工作者崔秀明研究员的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
与三七一起成长。1985年,崔老师以优异成绩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正逢家乡文山成立文山三七研究院,由于对三七的浓厚兴趣,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该研究院入职,也是研究院第一个报到的工作人员。
改革传统栽培模式。1997年,在三七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他升任三七研究院院长,并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三七的栽培技术、药物性能及产业核心竞争力,成功研发了三七专用遮阳网栽培技术,改革了传统的栽培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上百万亩,比传统栽培技术每亩增产17.45%,亩增加纯收益1500元以上,被业内专家誉为三七栽培史上的革命。
制定《文山三七》国家标准。1999年,在崔秀明院长的指导下,文山三七研究院在原行业标准基础上将指标性成分、农残及重金属含量限度要求列入三七标准评价体系中,从而制定了《文山三七综合标准》,并作为云南省地方标准于2000年发布实施。同年,文山三七研究院又在该综合标准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了《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初审稿,经系列初评会及审定会后,《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发布,并于2003年9月正式实施,这对规范“文山三七”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由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8年磨一剑。28年里,崔老师一直在生产科研一线从事三七研发工作,先后取得科技成果38项,获各类省州科技奖22项。2002年当选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并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获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主持编写了三七的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14项,开发新产品5个,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志存高远,扬帆再启航。2012年是崔老师事业的转折点,也是新起点,因为这一年,他从文山三七研究院来到了公司。对他而言,做出这一选择非常不易,毕竟在文山工作了二十多年,已培养了一支三七团队,且相关成果也取得了几十亿元的经济效益。然而,三七的研究需要深入,文山当时具有的平台和人才队伍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三七产业需要。思考良久,崔老师还是作出了去公司工作的决定。
“为了一个梦想去组建一支团队,用一个团队去实现一个梦想”,如今公司三七研究团队已经发展到近40多人,且建立了一系列省部级科研平台,在他的带领下三七研究团队近几年来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4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9项,出版专著10余部,培养了博士、硕士50余名,2017年获得了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由崔老师申报、云南省科技厅支持、公司牵头并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制订的《三七种子种苗》和《三七药材》2项国际标准,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立项,经过三年对三七的持续研究、数次ISO会议答辩、与各国专家的沟通讨论和对标准的不断修订,终于在2017年1月和7月分别发布实施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nax notoginsengseeds and seedling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nax notoginsengroot and rhizome》两项三七国际标准,其中三七药材国际标准是我国乃至全球第一个获得ISO发布中药材质量标准,大大提升了三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成果,崔老师都将其归功于学校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和对外合作环境,同时若没有省政府对三七研究工作的重视,以及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也无法轻易实现。
很多人都说科研工作是枯燥的,是荆棘满布的,假如科学家一生只研究一种作物,那更是无比枯燥乏味的。然而,对于崔秀明老师来说,三七研究是他全部的热情所在,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执着地热爱着这片科研的土壤,无论困境与苦难,他都尽量从中吸取能量与快乐,在荆棘丛生的科研生涯中,“三七”二字成为他一生永远不变的追求。
一个故事,传递一份感动,折射一种精神,让我们向崔秀明老师学习,为创建双一流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